医保总额预付致医院推诿病人 完善制度势在必行
更新:2013/9/13 9:33:21 点击:
医院医保博弈
“总额预付制度下出现推诿病人现象在意料之中”,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微观经济研究室主任朱恒鹏说。朱恒鹏分析,在年度总额既定的情况下,医院接诊病人越少,尤其是花费较高的重病人越少,形成的结余越多,医院收益越大。因此,在总额预付制下,医院有推诿病人尤其是重病人的激励。
长春市社会医疗保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医保经办机构给医院的额度是一个综合额度,不主张医院采取层层分解指标的方式分给下面科室;另外,医保也有严格规定,严禁推诿患者,如果出现一定比例推诿患者现象将取消医保定点资格。
“这一条事实上很难做到”,朱恒鹏说。国内大部分地区,公立医院“一家独大”,医保机构和患者没有选择余地。据记者了解,长春市医保盘子30多亿元,吉林大学下属的三家三甲医院每年分去近一半以上。“从表面看医保经办机构似乎执掌着定点资格的大权,事实上,由于一些三甲医院的社会影响和垄断地位基本已经形成,即使拒收病人,医保经办部门能否真正取消其定点资格、取消定点后群众会不会满意,这些问题都很难说。”东北师范大学社保专家韩俊江说。
何况,大多数医院都不会明目张胆地推诿病人。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多数医院对医保患者采取的是“婉拒”方式,比如说没有床位,患者什么办法也没有。
应完善总额预付制度
“总额预付应该是一个好制度,但是好制度用在不合适的场所未必取得好效果”,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刘国恩说。总额预付的前提应该是医院所收治病人和病种相对稳定,但事实上由于人口的流动性和政策的多变性,一些大型三甲医院很难保持这种稳定性。因此会导致总额预付可能是粗线条的,不够精细。
“总额预付从政策方向看没有问题,基金支出更平稳;但新生事物需要时间来调整”,长春市社会医疗保险局相关人士表示。“医保总额预付在某种程度上倒逼医院加强管理,控制医疗成本,现在很多医院并不适应,还需要时间磨合。”
华树成表示,医保可以实行总额预付,但不能采取粗放的砍块方式,而是应该更科学更精细。首先,医保对不同医院患者定额应有不同。“一个心脏科病人,在长春市外五县看,人均8000元就可以下来;到三甲医院来的都是重患,上一个支架就1万多,加上检查费、手术费就要2万多元。看一个赔一万多元。其次,对医院超支部分,医保经办机构可以加强审查,真正由于过度医疗引起的超支,可以按比例扣回,而属于正当医疗的部分应该正常支付。”
华树成建议医保和医院之间建立一种谈判机制,通过谈判磋商使医保定额更合理。
“中国医保制度缺少精算,缺乏对于风险和可持续性的精确评估,总额预付更是如此”,东北师范大学社保专家韩俊江说。按病种分组付费被认为是一种比较科学的付费方式,但是因为需要大量前期准备和复杂的测算,目前还难以推行。韩俊江认为,可以考虑总额预付、按病种付费、按人头付费等混合付费方式相互补充。
不过,华树成担忧,现在体制机制下,单纯依靠医保控制医疗费用、解决看病贵很难。“医院很难不超医保额度”。他说,“一个医院应该拿出收入的25%支付员工工资,现在国家只给10%,余下的都要医院自己去挣,医院怎么能不逐利?而现行的收入分配机制下,医护人员薪酬实际上仍和医疗收入挂钩,过度医疗现象更是难以避免。”